用户登录

|

珍稀濒危药材沉香形成机制及通体结香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10-23 浏览次数:1126

珍稀濒危药材沉香形成机制及通体结香技术研究 anli.jpg

  2019年10月20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海口召开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共同完成的“珍稀濒危药材沉香形成机制及通体结香技术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汇报,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针对白木香树需受伤害才能诱导形成沉香,但长期以来沉香形成机制并未清晰揭示,高效结香技术瓶颈没有突破,白木香树不能有效产香,导致沉香资源稀缺,药用和产业发展面临严重制约等问题。项目组开展了沉香形成机理及高效结香技术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

  (1)首次揭示了伤害诱导白木香防御反应形成沉香的生理和分子机理。明确了木间韧皮部是树脂主要形成和积累部位;从伤口到健康白木层的分层结构有利于阻碍伤害扩展;证实了不通过微生物侵染也能诱导沉香的形成;发现H2O2 是白木香伤害早期诱导倍半萜合成的重要信号,茉莉酸合成途径参与调控沉香倍半萜合成,WRKY44抑制ASS1表达,可伤害解除。基本解析出伤害诱导白木香形成的分子信号通路。

  (2)创新性发明了以高效结香液为基础的通体结香技术,可稳定诱导产生优质沉香。技术实施后树木结香率可达100%,死亡率低于3%,平均沉香产量500-1500 g/株;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化学成分与野生沉香类同,且品质更稳定,无急性毒性、无慢性毒性、无遗传毒性、无致畸毒性,以及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风险;药效学实验证实通体结香技术产的沉香药理作用与野生沉香相同。

  (3)熟化形成可大规模推广的成套沉香通体结香技术,在包括中国、东南亚、南亚等沉香主产的10个国家大规模应用,推广结香33万株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项目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17项,发表论文73篇,其中SCI论文29篇,制定省级地方标准6项、团体标准1项,相关成果获2013年海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15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18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方法和应用模式上创新性强,在沉香形成机理和结香技术研究领域居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蔡少青 北京大学教授

  郭安平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王祝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杨众养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光英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