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04-29 浏览次数:1372

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 anli.jpg

  2021年4月29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立足云南山地胶园,针对橡胶树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土地利用率低、劳动力投入大、水土流失加剧、产品产出单一、经济收益受市场影响风险大等问题,9年来持续攻关,通过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发展山地胶园复合种植、提高胶园养分和土地利用率、增加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胶园生态功能、增加单位面积综合效益,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创新性如下:

  1、首次在样地水平完成了山地橡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明确了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构建的着力点。通过对橡胶林的长期生态学定位观测,对橡胶林的储碳固碳、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调节空气质量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评估,为改善或提升橡胶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2、首次完成了云南植胶区17个县(市)76个调查点橡胶林植物多样性的系统调查,记录到维管束植物146科、513属、802种(含变种),出版《云南山地胶园植物图鉴》专著1部;开展了山地胶园资源植物引种与适生性研究,探明了橡胶林群落植物物种的现状和群落的性质,掌握了部分资源植物的遗传背景和生理生态特性,为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群落资源植物的开发与利用、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3、首次以“分区功能设置,多样模式种植”的方式,构建了千亩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示范平台,将山地胶园划分为橡胶树常规种植区、复合种植区和生态恢复区等3个功能区,进行多样化种植探索,初步构建了云南山地生态胶园模式;针对现行的橡胶树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改进研究,总结了一套山地胶园生态简约化高效栽培管理技术,2017年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纳入年度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并加以大面积推广与应用,为橡胶树种植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发表论文30篇,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2件,出版专著1部,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云南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和主推技术各1项。2014-2020年研究成果推广应用110余万亩,胶园土地利用率提高30-40%,亩产值增加约1100元,新增产值12.6亿元。胶园生物多样性增加,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减轻,为稳定橡胶树种植面积、提升胶农收入和产业竞争力、维持胶农生产信心、促进橡胶树种植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在山地生态胶园研究与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龚 洵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杜 凡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陈良正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吴志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研究员

  李维锐 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农业推广研究员

  郑玉龙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请您留言

感谢您的关注,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