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古骨伤愈合剂促骨形成集成创新与应用推广及产业化示范”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7-14 浏览次数:1648

恒古骨伤愈合剂促骨形成集成创新与应用推广及产业化示范 xiao.jpg

  2020年7月1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等单位完成的“恒古骨伤愈合剂促骨形成集成创新与应用推广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资助下,围绕云南省原创的民族药恒古骨伤愈合剂促进骨形成治疗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关键问题,产学研用商联合攻关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主要创新点如下:

  1、首次报道恒古骨伤愈合剂临床应用发现有促进骨形成,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症状的新作用。为深入研究提供了临床依据和基础。

  2、首次建立树鼩卵巢和子宫同时切除的骨质疏松模型,应用于恒古骨伤愈合剂的研究中;首次揭示了恒古骨伤愈合剂经多途径多靶点促进骨形成治疗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等可能的作用途径。

  (三)该项目已获授权专利17项(发明专利10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56篇(SCI收录10篇)。恒古骨伤愈合剂被国内外6项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和2020版,国家医保目录2019版;收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大学教材和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制定国家标准1项,企业内控标准15项。恒古骨伤愈合剂已在27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在国外3个国家作为药品注册应用、国外8个国家销售。近三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100万元,新增利税13614.71万元,创汇116.5万美元。改扩建优化的恒古骨伤愈合剂全智能化大规模生产线,大幅提升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使单班产量由572万瓶上升至技术改造后的5740万瓶。项目的产业化国际化创新,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显著。

  综上所述,恒古骨伤愈合剂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产业化创新的部分关键技术属于原创,在同类药物中取得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专家组一致认为,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内外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郝小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肖春杰 云南大学教授

  王万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

  李 雷 昆明市延安医院教授

  王京昆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张雯洁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主任药师

  白 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