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主要功能是将饮用水装入水杯(壶)中会产生可饮用的高溶解氧水,饮用高溶解氧水能使人体血液中的溶解氧得到提升,使人精神饱满,有补氧,耐缺氧,减少乳酸、尿酸和自由基的生成,快速恢复体能。适用于急速进入高原的军人、高原旅游爱好者,抢险救灾的工作者,也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等,以及中老年人、重脑力劳动的白领和考生等。让中老年人有个健健的身体,让学生不在为学习记不住而烦脑,让白领及脑力劳动者不会因精力透支而烦恼,让军人,消防,抢险救灾人员不会因低氧而惧怕,也让运动员不怕剧烈运动后大脑会缺氧。项目的核心点是氧气能溶于水,且是高溶于水,是常温常压状态下的20倍,是饱和氧6倍左右,在常温常压情况下,氧是微溶水,正常情况下是6~9mg/L,当氧气通过水时,溶解氧则达到饱和(20mg/L),当停止给水供氧时,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又回到了常温常压下的6~9mg/L,而高溶解氧水杯(壶)则可以达到并控制在60~120KPA之间(人体吸收的溶解氧的安全范围内),且当溶解氧水杯(壶)停止工作时后,打开杯盖一个个小时后,溶解氧的还保持在80%以上。当人们喝水后,在高原上可以用手指夹血溶解测试仪看到血溶解氧得到提升,在平原上,一般人不会缺氧,喝水后用放射性标记法来证明血氧的增加。
采用多传感器实时监测及智能分析人员多种生理状况及周围环境条件,利用RFID技术、ZigBee技术进行身份识别。采用节点合理布局的组网方法解决船舱信号屏蔽的难题。将采集的信息通过WI-FI传输到上位机进行管理与报警。
使用CAN总线通信方式,通过CAN总线芯片JTA1050,将三块单片机进行并联,单片机1作为温度检测,单片机2作为主控,单片机3作为电机控制。温度检测模块使用DS18b20传感器进行测温,返回温度值,由单片机1读取;再通过CAN总线方式传送给单片机2主控模块,通过PID智能控制算法,将温度值推算出合理速度值之后,通过OLED显示当前温度值和速度值,并将速度值通过CAN总线方式传送给单片机3电机控制模块,从而调节风速,进而实现智能温度控制。
冲压式翼伞是一种由纺织材料构成的柔性飞行器,开伞后空气由翼伞前缘切口进入气室,在气室内形成滞止压力,使翼伞能保持较为稳定的翼形并产生升力和阻力,因此翼伞具有较高升阻比、优良的滑翔性能和可控性。拉拽伞衣后缘可以调整翼伞飞行方向和速度,实现精确着陆,克服了传统圆形降落伞飞行轨迹随风飘、落点散布大的缺点,同时翼伞在着陆时可以以雀降方式无损着陆,在战场物资精确空投、自然灾害救灾物资精确空投、航天器回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得到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为翼伞系统规划出能避开静态障碍物的归航航迹是能否实现精确空投的前提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翼伞的着陆精度和归航控制方式,只有在合适的规划航迹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合适的航迹跟踪控制器,因此避障航迹规划对实现翼伞精确空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部分的医卫防护纺织品是通过纺织品自身的微观结构进行物理隔离防护在新型冠状肺炎病毒 (COVID-19) 疫情期间,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物理隔离型防护纺织品 (口置、防护服) 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当前的物理隔离型防护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沾染细菌,病毒,极易造成二次感染。平时的流感等病毒亦是如此。因此,开发主动型的、高效、广谱消杀细菌/病毒的防护纺织品对于国家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及国家重要安全物资储备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开发的主动、协效抗菌/抗病毒杂化材料为核心,通过原位聚合技术实现功能杂化材料的均质分散,以熔融纺丝技术来实现抗菌/抗病毒功能纤维的制备。创新点在于开发了主动协效的抗菌/抗病毒杂化材料,实现了当前高效、安全抗菌抗病毒材料的技术革新,发展了功能杂化材料在树脂基体中均质分散及效能高效表达的方法,开发了主动抗菌/抗病毒机制,解决了仅通过物理防护来实现防护的问题。
自主研发的“前置反硝化(PreDN)分级生物脱氮”技术主要针对工业生化尾水COD、TN等多污染因子无法达标的问题,高效脱氮协同实现有机物的降解。根据功能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研制出分级反应、多级回流生物反应器,内部采用气水多向反冲洗设计,碳源投加采用管道混合及在线控制的优化设计,解决了传统反硝化生物滤池气塞水损、易板结、低滤速、反洗布气不均匀、布水不均匀、易发生细菌性膨胀等问题。
微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的支持下于2023年1月成立,专注高分辨X射线三维成像设备(micro CT)的开发、生产、销售。团队经过多年科技部重点研发前沿大科学装置和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的成果积累,近两年从硬件设计、机械结构、运动控制、数据采集和三维重构算法、缺陷识别软件等全方面实现全链条自主研发。目前已经成熟开发了多款微焦点高精度X射线显微镜和大功率工业CT。成像质量、扫描速度和重构效率均不逊色千万级进口X射线显微镜。同时,微旷科技研发设备最大特色是配置了全世界领先的多场景原位装置,比如最高2200度的高温CT,20kN的大载荷变形CT,粉末烧结CT,应力腐蚀CT等。
全球75%的电能须经过功率电子系统进行转换、传输与应用,智能功率全集成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电能利用的效率。智能功率全集成工艺是将高压功率器件与低压控制电路集成在同一块晶圆上,其先进功率器件设计技术、智能控制单元集成技术、多维度可靠性提升技术及全集成工艺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2013年前,该类芯片的制备工艺被美欧日垄断,中国几乎100%依赖进口,是亟需突破的集成电路领域“卡脖子”技术。